时间:2022-12-10 17:13:20 | 浏览:447
不似那铸成铜像的希腊巨神
征服者的双腿横跨两岸
在这里—海浪与落日中的大门
将矗立起一个伟大的女人
她手中的火炬是囚禁的闪电
她的名字是流亡者的母亲
她灯塔般的手臂闪耀着对全世界的欢迎
温和的眼睛俯视着隔水相望的双城
她呼喊着,张开沉默的双唇:
“古老的土地,留下你华丽的传奇
给我送来你疲惫的人,你贫穷的人
你渴望呼吸自由的拥挤的众生
让他们来吧!
被你丰饶的海岸推走的不幸的人们
被风暴席卷,无家可归的人们
在这金色的大门边
我为他们举灯照明。”
一百多年前,当来自欧洲的移民乘船到达美国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像的底座上携刻着爱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不朽的十四行诗《新的巨人》。在诗中,爱玛·拉扎勒斯把自由女神称作“流亡者的母亲”,对所有因为贫困和宗教迫害而离开自己祖国的人张开欢迎的双臂。女神像是法国政府赠给美国的礼物,其本意与移民并无关系。是爱玛·拉扎勒斯的诗赋予了自由女神新的含义,使之成为民主、包容、自由和机会的象征。
《新的巨人》创作于1883年。诗的作者爱玛·拉扎勒斯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当时,这首诗的名气远不如它的作者。当它被人从故纸堆里发现并全文刻在自由女神像底座上时,爱玛·拉扎勒斯已经去世了16年。
1849年7月22日,爱玛·拉扎勒斯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祖辈是最早来到美国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她从小就由私人教师授课,熟读古典文学并通晓德文和法文,很早就开始写诗和翻译。17岁那年,她的父亲为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集。
1868年,爱玛·拉扎勒斯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了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爱默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两人通信频繁,爱默生给了她很大鼓励。1874年,爱默生编辑了一本美国诗人诗集,但没有收入爱玛·拉扎勒斯的作品。失望之余,她给爱默生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质问信。信中写道:“您对我的嘉许之言得到英美最资深评论家的认同。我自认为可以在诗集中占一席之地,却不料您令我在寄望最高处受到了轻蔑。”但这一插曲似乎并未影响师生二人的情谊。爱玛·拉扎勒斯一直对爱默生充满敬意,并多次在自己的文章中赞美他。爱默生也曾两次邀请爱玛到家中做客。除了爱默生之外,爱玛·拉扎勒斯还与威廉·詹姆斯、朗费罗、屠格涅夫、罗伯特·白朗宁等著名作家和诗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曾经在1883年和1885年两次去欧洲访问并与那里的作家进行交流。
犹太人是爱玛·拉扎勒斯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早年曾经在《犹太信使》等刊物上翻译和介绍过中世纪希伯来诗人的作品。她的第二部诗集《阿德墨托斯》于1871年出版,其中《纽波特的犹太教堂》一篇是她犹太意识的最早流露。1876年,她创作了剧本《斯巴诺莱托》,但这部讲述中世纪犹太人在德国遭受迫害的悲剧并没有在舞台上和观众见面。在爱玛·拉扎勒斯的创作中,德国犹太诗人海涅占据着重要位置。像她自己的作品一样,海涅的诗歌既有古典浪漫主义的传统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嘲讽。1881年,她翻译出版了《海涅诗集》。数年之后,又发表了《论诗人海涅》的专题论文,对海涅的作品和他作为犹太诗人的特殊背景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她认为海涅作为一个犹太人却有着希腊人对纯艺术的热爱。他对希伯来信仰并不狂热,但却十分热心于为犹太人争取平等权益。这与爱玛·拉扎勒斯本人对自己作为犹太人的定位十分相近。爱玛·拉扎勒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自己的民族,也对犹太人被歧视的处境有所见闻,但她优裕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圈子却将她和绝大多数犹太移民隔离开来。
19世纪80年代,东欧的反犹排犹倾向甚嚣尘上,在俄国出现了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大屠杀,大量犹太难民涌入美国。这一切对爱玛·拉扎勒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动。1881年,她在《美国犹太人》上发表了诗集《一个犹太人的歌》,旗帜鲜明地宣告了自己作为犹太诗人的立场。同一年中,她还在《世纪》《评论家》《纽约时报》等主流刊物上撰文声讨对犹太人的迫害,呼吁社会关注犹太人的处境。她个人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为东欧移民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全新的犹太国家。当时,犹太复国主义的名词尚未产生,但爱玛·拉扎勒斯已经在她的文章中预言了这一复兴犹太民族的途径。不仅如此,她还亲自访问了在沃德岛上的俄国犹太难民并对犹太移民救助会等组织提供直接援助。
对犹太移民的关注点燃了爱玛·拉扎勒斯作为一个犹太诗人的激情,并进入了创作上的鼎盛时期。《新的巨人》就是在这时诞生的。1883年,为了给建造自由女神像的底座筹款,爱玛·拉扎勒斯、朗费罗、惠特曼、马克·吐温等著名作家应邀以文募捐。正在为俄国难民的困境担忧的爱玛·拉扎勒斯在诗中很自然地按照自己的愿望把美国描写为走投无路的移民们的归宿。在爱玛·拉扎勒斯之前,从来没有任何美国犹太作家对自己的民族投注过如此多的精力和热情。然而,爱玛·拉扎勒斯在个人生活中并不信奉犹太教,对东欧犹太民族悠久的传统和文化更缺乏了解和体验。尽管她对犹太移民的处境充满同情,但她始终不曾将自己当作他们中的一员。也许正是这种距离感给她的创作带来了局限,使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未能像《新的巨人》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1887年9月,爱玛·拉扎勒斯从欧洲返回美国。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她的健康状况急速恶化,于11月19日患癌症去世,年仅38岁。
vr虚拟游览纽约·自由女神像.mp314:16来自美璟世界点击美璟世界即可进入纽约自由女神像虚拟游览,旅行师小娅带你揭开自由女神像的神秘面纱大家好 我是美璟旅行师小娅说到自由女神像它可是美国最有名的地标之一埃菲尔铁塔长城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法
1886年10月间,落成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其实是个“移民”。为了迎接美国即将在1876年举行的百年生日庆典,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蒂认为应该送给美国一个礼物,以表庆贺,并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并肩作战抗击英军的历史。为此,他决定
法国总统选举进入3个月倒计时,现任马克龙的支持率大跳水。不知道有多少观众老爷和小娱一样,看到他在处理美国的屡次戏耍、背叛时像个少爷玩过家家,就恨得牙痒痒。比如去年5月份,上午刚谴责美国的窃听行为,下午就讨好,又送了座自由女神像给美国。新自由
时隔135年, 法国人民再次向美国赠送了同款自由女神像,新的自由女神像几乎是现今矗立在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的翻版。新的自由女神雕像将会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抵达纽约,用于庆祝美国建国245年,也是法国与美国关系的重要见证。这就不由将我
人们会觉得神像越大越好吗?也许这是人类追求自我和展示实力的一种方式吧,毕竟越大的神像越容易引人注目。说到神像,最让人熟知的就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和我国的南海观音了,没想到一整理,108米的南海观音居然只排在第五位,而自由女神像排在了最后。那么
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经常被当做美国的象征。所以好莱坞拍灾难片,最爱干的事儿,就是推倒女神。只要它躺下,就代表着美国即将毁灭,世界性的大灾难就要来了。除此之外,自由女神像也被看做美国精神的象征,代表着自由、独立、机遇、和平……等等。实际上,
境外媒体称,自由女神像不仅是美国象征,长久以来还是所谓“移民的灯塔”,然而在美国庆祝独立纪念日的7月4日,这里一度净空游客,原因是一名女子拒绝离开女神像基座,抗议美国政府拆散移民政策。据台湾“中央社”网站7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把扫荡非
美国纽约,有一座高高的自由女神像,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美国人民却并不安全。我用中国人的视角,来看看美国。这几天,美国的“枪杀案”不断发生。最近一次枪杀案,发生在德克萨斯州小城尤瓦尔迪,有21人死亡,其中有19名都是学生,教师2人。在我们看来,
为纪念美国独立一百年自由女神像,全称“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矗立在美国纽约自由岛,是法国人民在1876年送给美国的独立一百周年的礼物,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更为了法国人民自己对民主的渴望。雕像的制作历时十年,于1886年10月2
信息来源(Wechat): POBS纽约市(New York City,简称NYC),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世界第一大城市。与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并称为“纽伦港”(Nylonkong)。2018年11月
美国自由女神像什么来历?为何说与我们中国茶叶,有很大的关系?在之前埃菲尔铁塔的那期中,咱们说到:自由女神像内部的钢筋支架与埃菲尔铁塔出自于同一个人,谁呢,工程师埃菲尔。既然铁塔聊完了,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的名号你可能很熟悉
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mp33:45来自文物小故事自由女神像又名自由照耀世界,是位于美国纽约港自由岛的巨型古典主义塑像,由弗里德利·奥
囗第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大概是来自报纸或者是书刊杂志,我们这代人对外获取信息来源的途径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多半是纸质媒介。囗记忆中的自由女神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美国自由女神像印象最深的是她头上的那顶帽子,刺一样的光芒向多个方向照射,怒放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