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美国华尔街与科技公司开启大规模裁员,预示美国衰退进入倒计时

时间:2022-12-10 17:37:16 | 浏览:1208

开篇:美国的裁员潮已经开始,各大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来缩减自身规模和成本。这个举动,如果只是用来幸灾乐祸,那确实能给我们枯燥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但它的背后,实质上有着非常多我们需要关注和进一步思考的信息,因此我们不能简

开篇:

美国的裁员潮已经开始,各大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来缩减自身规模和成本。这个举动,如果只是用来幸灾乐祸,那确实能给我们枯燥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但它的背后,实质上有着非常多我们需要关注和进一步思考的信息,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是各个公司的行为,它实质上是一个信号,一个我们决不能忽视的信号。那么裁员潮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清楚吧。

全美的裁员潮汹涌:

在自然界中,灾难发生前,总有一些动物会提前做出反应。地震前乱窜的老鼠、慌张的家畜;海啸前四处飞散的海鸟,都是灾难即将到来的信号。而在商业的生态中,企业的行为和抉择就如自然界中生物们的反应一般,也是一种信号,可能预示着市场开始复苏,也可能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发生。

根据美国科技公司裁员追踪网站layoffs的数据,截至目前,整个2022年,美国科技公司的裁员总数已经超过12万人。

这方面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了。

社交巨头,扎克伯格的Meta裁员11000人,直接干掉了13%的员工,是该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不过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从去年10月底,Facebook改名成Meta,然后全力投入元宇宙之后,这个公司的股价在最近一年来跌去了70%,是今年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劲的一只股票。到了今年第三季度,Meta的营收是277.14亿美元,同比下降4%,环比下降3.9%,无怪乎扎克伯格要这样裁员了。

另一个巨头,亚马逊也动手了。针对设备、零售和人力资源部门,亚马逊计划裁掉10000名员工。去年7月份,亚马逊市值达到史上峰值,一度去到1.88万亿美元,但从那时候起,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亚马逊的市值缩水了将近50%,因此它展开裁员也不值得奇怪了。

推特在马斯克接手之后也干掉了80%的员工,还因为马斯克这个网红企业家在中国互联网上热度很高,一时间成了热议话题。

其它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裁员大军,Snap干掉了20%的员工,Stripe裁员14%,打车平台lyft裁员13%,网飞在5、6月份裁员450人,就连芯片大厂英特尔都在10月份裁员20%,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能裁员自保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像家电销售的电商公司,Made.com这样的,去年6月份才刚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完成了IPO,市值一度达到7.75亿英镑,现在居然被英国零售巨头Next用350万英镑给收购了。这样的事情也在发生着。

而裁员潮可不单单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娱乐业、房地产、律所、物流、零售等等各行各业其实都已经被裹挟进了裁员大潮之中。沃尔玛在今年8月份裁掉了200人,之后10月5日针对乔治亚州的一家工厂裁掉了1548人。全球货运巨头罗宾森(Robinson)也将要裁员1000到1200人。比沃尔玛这些公司更惨的是面临破产的公司。到第三季度末,美国有18家零售企业面临破产,其中包括成立时间接近50年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奥林匹亚运动(Olympia Sports)、世界知名化妆品巨头露华浓等等。

就连美国经济最核心的部分,金融行业也做出了反应。华尔街也出现了裁员。11月9日,巴克莱银行和花旗银行等也加入最新的裁员企业名单中。到现在,花旗已经裁掉了投资部门的数十个岗位。高盛集团第四季度将裁员2700人。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将在年底采取选择性裁员,同时会进行岗位裁撤来减员,通过减少奖金等方式来控制成本支出。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和美国企业家组织,在9月19日到10月3日之间针对CEO们做了一轮调查,结果显示,98%的美国企业CEO针对今后12到18个月美国经济的前景表示,他们正在为经济衰退做准备。而另一边,欧洲的CEO就更坦诚一些,有99%的欧洲CEO表示正在为经济衰退做准备。

全部数据指向了衰退:

正如前面我们说的,作为商业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离商业前线最近的机构,这些企业做出如此的反应,一定是感知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趋势,才会做出如此的反应和动作。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们,到底感受到了什么?这种感受,又会带来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这些数据。

11月的时候,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掉到了54.7,11月23日公布的最新数值也才稍微提升到了56.8。


这个数据是个啥概念呢?只有1980年和2008年的大衰退时期,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才会那么低。这个指数反应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和未来的预期。消费者对未来越有信心、预期越好,说明他们越相信在未来不需要为钱发愁,那么自然就对未来越有信心,有了信心,消费者自然就敢于消费,这种敢于消费的信心就表现为指数的提高。如果反过来,大家都对未来没信心了,都想捂着钱袋子了,自然就不敢去想消费的事情,而是想着如何保住钱袋子,好让自己撑得更久一些,那么消费者信心指数自然就低了。

同时,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它的GDP组成里有三分之二左右是依赖消费的。它可以通过印纸来采买全球的资源和商品,因此它的经济对内部消费的依赖度是非常高的。美国人越敢消费,美国的经济越好,反之就是经济越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信心就变得尤其重要,因为消费者越有信心,他们才会扩大自己的消费,而消费扩大了,美国的经济才有足够的内驱力,才可能继续增长。

而如今消费者的信心,大家也看到了,掉到了大衰退的水平。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其实已经很明确,未来不是一个自己可以随意消费的时代,而是一个需要自己熬过去的寒冬。

另一边,美国家庭的债务三季度环比上涨了2.2%,整体债务规模已经到了16.51万亿美元。其中,信用卡的债务三季度增加了380亿美元,同比上涨了15%,是2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而万事达的第三季度净营收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2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4亿美元。

鉴于美国家庭大多都是负债型的经济结构,那么一旦自己收入断掉,恐怕家庭的情况会迅速恶化,被债务压垮。

目前美国失业率,在9月份是3.5%的历史低位,时薪同比增速在6月份录得6.59%,属于在高位的状况。这样一组数据,按照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经济在2023年1到8月之间有步入衰退期的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裁员出现了。而且不单发生在传统行业,还发生在算得上是经济高地的硅谷和华尔街。

这就像是水逐渐漫过各个地方,从经济洼地,从传统的、利润率很一般的行业开始,逐步上升,如今就连站得比较高的科技和金融公司们也被淹到了脚脖子,不得不把大批的员工踢到水里去了。

尽管对于这些科技公司来说,裁员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此前疫情爆发时,互联网确实吃了一波流量红利,大家尽可能减少线下活动之后,各大网络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增长。业务和数据的增长自然就会给这些公司带来扩张的动力,于是盲目的招聘就成了前两年硅谷的常态。

比如扎克伯格的Meta,从2020年到现在,员工增加了80%之多,一下子暴涨到8.7万人。马斯克搞到手的推特也在疫情期间增加了一倍的员工。谷歌虽然一直声称自己只招募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但疫情期间也多招了6.8万名员工,扩张了57%。



而另一边,员工多了,各大公司的收益却在掉。前面说的各个公司股票在跌就不说了,之前互联网最吃香的广告业务也不太行了。比如推特,今年二季度,营收才11.77亿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广告收入10.76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2.3亿美元。

Meta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广告,占到总收入的98.2%,但当季的广告收入才27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



所以现在硅谷的CEO们趁着马斯克直接干掉80%员工,大约4400人的档口,一边嘲笑马斯克是硅谷的野蛮人,一边赶紧跟上他的步调,也给自己的企业来一次彻底的瘦身。加上他们确实已经嗅到了深度衰退的味道,就更是坚定了他们裁员的步伐。

美国深度衰退不可免:

这样的裁员潮,叠加刚才我们提到的美国家庭债务已经越来越高,消费者信心跌到谷底,就会造成原本已经没什么信心消费,而且债务已经颇高的美国普通家庭面临失去收入的局面。而当他们失去收入,那么他们就更依赖债务,就更不敢消费。没了消费的拉动,美国的经济就更难有进展,而美国经济困难起来,这些大企业就更会收紧支出,甚至冻结招聘,那么这些普通家庭就更难获得收入,没有收入就更进一步依赖债务,进一步不敢消费,这就进入一个衰退的循环了。

而美国经济是否衰退,最终会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也就是NBER来给出结论。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大通胀以来,NBER一共给出过7次衰退结论,其中有4次轻微衰退,分别是1980、1981、1990和2001年;有3次深度衰退,分别是1974、2008和2020年。

这一次从美国的表现和历史经验来看,恐怕美国将再次进入深度衰退,而且很可能与2008年的那一次有一拼。甚至超过08金融危机,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08危机的时候,谷歌可没有裁员,而这次,谷歌虽然还没开始裁人,但已经冻结了招聘,相信裁员也已经在酝酿中了。

加之科技行业里的初创公司因为和资本直接挂钩,也算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之一,而如今根据7月份的一份针对初创公司的调查,38%的公司正在削减营销支出,24%正在削减企业软件预算,46%放缓或者冻结招聘,17%正在裁员。



这些无不说明,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灾难还没来,但在生态中的各路“鸭”,早已感受到了其中冷暖,做出反应了。

而美国的衰退,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恐怕历史已经给出过答案,甚至我们现如今其实也已经感受着这样的影响了。

再往后,随着衰退的加深,以及拜登政府对新冷战的崇尚,我们恐怕要承压的地方会更多。只能说,希望大家保全好自己,熬过寒冬吧。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们是域外编撰者,一群以笔撰商史的人,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给我们一个推荐,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转发、收藏和留言,我们下期见。

相关资讯

美国华尔街与科技公司开启大规模裁员,预示美国衰退进入倒计时

开篇:美国的裁员潮已经开始,各大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来缩减自身规模和成本。这个举动,如果只是用来幸灾乐祸,那确实能给我们枯燥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但它的背后,实质上有着非常多我们需要关注和进一步思考的信息,因此我们不能简

继大型科技公司之后华尔街大行也加入裁员潮丨就市论市

华尔街大行加入裁员:紧随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员,大投行也效仿:摩根斯坦利计划裁员16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地2%,高盛CEO也将在某些领域裁员,美银则放缓招聘速度;通常华尔街会在每年业绩评估后裁员1-5%的员工。银行股价在收益曲线平坦通常表现不

阿里投资AR科技公司Nreal后者曾获蔚来顺为等多方投资

【#】3月30日,AR眼镜制造商Nreal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6000万美元C+轮融资。天眼查App显示,Nreal关联公司深圳太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法定代表人及疑似实际控制人为徐驰,注册资本约232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计

寒冬里的求索——科技公司的新突破

陈永伟/文随着亚马逊、脸书、微软、特斯拉等公司相继启动大规模裁员,美国的科技企业似乎彻底进入了“寒冬”。当目睹了一众大型科技企业在短短几个月内失去了数千亿,甚至近万亿美元的市值之后,很多人对这些企业,以及整个科技领域的未来产生了怀疑。这场科

取名“吉氪”,吉利成立智能科技公司

​7月6日,杭州吉氪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安聪慧,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技术开发及咨询、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企业管理、汽车租赁等多方面业

好听吉祥的科技公司名字丨达恩小二丨免费起名

公司取名一定要好听、好写、好记、还要有好的寓意,好的公司名字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助力,让公司在商业的大海中永葆前进的动力。正旺科技有限公司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宏盛科技有限公司恒旺科技有限公司新丰科技有限公司恒昌科技有限公司健腾科技有限公司金冠科技

值得收藏:100个好听又洋气的科技公司名称分享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仅提高了,而且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很多手头较为宽裕的人选择了创业。但是公司起名却成了难题。这里以100个科技取名公司为例,分享给大家。1 北京思领科技公司 思领 9,11 9,14 金-火 ☆☆☆☆☆2 北京冠贝

北京淘宝科技公司更名为昊超电商

天眼查App显示,6月28日,北京淘宝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昊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张锐变更为邱阳。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由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科技公司最近在炒的AR增强现实到底有什么用?我们试了这50多个应用|HackYourLife

手机厂商盯上了 AR,苹果和 Google 都拿出了自己的标准你玩过 AR 游戏吗?增强现实(AR)是跟虚拟现实(VR)一起火起来的概念。虚拟现实是让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头盔)里专注一个虚拟的 3D 世界。而增强现实则是把立体形象投射到现实

ChatGPT掀起硅谷新一轮“AI革命”中国科技公司跟还是不跟?

2022年11月底,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推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而在两个月后,这一数据已经突破1亿。在此之前,TikTok用了9个月跨过1亿用户门槛,Instagram则用了30个月,

科技公司商务礼品送什么更合适?

企业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在面对一些商务谈判,或者是商务拜访为了给客户留下好印象,都会给客户送上一份恰当的公司商务礼品,而且礼品上都能定制企业的LOGO,使企业形象更能快速的展现在客户的面前。比如一些科技公司他们更擅长送一些商务型的礼品,比如下

「深度」从明星公司到大规模欠薪,柔宇科技经历了什么?

记者|陆柯言 徐诗琪冲击科创板IPO失败将近一年后,柔宇迎来了从未有过的艰难时刻。12月8日,据财新报道,柔宇近期陷入了资金困境,已大规模暂停发放员工薪资。多名柔宇员工9月薪资仅部分发放,10月的薪资则全额暂停发放。另有多名柔宇科技供应商

「深度」科技巨头裁员潮:超4万人失业,华尔街还相信硅谷吗?

记者 | 李京亚 李彪编辑 | 文姝琪“人人都在谈论亚马逊裁员,但高层、部门主管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发声。重灾区、赔偿政策、裁员人数、下一个是谁......一切似乎以某种闭门方式秘密进行。没有被裁的员工每天要靠刷纽约时报、逛社交平台来搜集爆料。

华尔街“秃鹫”来了,FTX崩盘之际,高盛疯狂抄底数字货币公司

在华尔街纷纷看跌数字货币,“落荒而逃”之时,高盛却看到了机会,认为现在可是抄底的好机会,计划斥数千万美元投资加密货币公司。11月11日,随着FTX走向破产,华尔街开始纷纷抛售加密货币,比特币价格跌至两年内的最低点,而高盛却开始了他的抄底大计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华尔街预期做短期目标,金融分析师作用在哪里?

金融分析师指那些在券商里工作,专注于分析上市公司的商业逻辑和财务数据,从而分析基本面(fundamental value)的研究人员。 金融分析师所作分析的结论主要有两个方面:公司价值与当下股价的对比和公司短期内的收益预期。金融分析师有什么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苹果电脑评测网爱婴岛母婴生肖鼠运势网网约车司机网奶茶培训网杭州西湖旅游攻略马可波罗瓷砖资讯太姥山旅游攻略四川旅游网新加坡旅游网优家宝贝母婴杨氏杨姓八字取名字手表腕表之家宝宝起名字自动售卖机资讯网
纽约旅游网-美国纽约十大著名景点排名、美国著名旅游景点、美国十大自然景观、全球最美10个旅游胜地、世界十大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世界十大浪漫之都、全球十大浪漫旅行圣地、世界十大浪漫爱情圣地。
纽约旅游网 xibibi.cn ©2022-2028版权所有